技术流小说

分节阅读 161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转载请注明来源:技术流小说jishuliuxs.com

,总览大局。二者的重大意义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为此,普鲁士在多年前,就通过引进新华夏的技术,展开大规模的铁路建设,铁路里程在欧陆第一。电报技术自然也不会忽略

更有软件方面的引进,那就是参考新华夏的参谋制度,建设了普鲁士版本的总参谋部,在战争动员、军队编成、战指挥、武器装备等方面建设都有了规范与提高。

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法战争

1831年2月,焦急难耐的普鲁士趁着沙俄军队被拖在巴尔干的良机,向法兰西宣战。一方是早有准备且野心勃勃的普鲁士,一方却是对外软弱、军备不振且毫无防范的法国,胜利其实早已注定。

双方刚开始的焦点集中在了边陲重镇拿蒙萨勒镇。法军原本在此集中了超过七万的军队,可惜,普军数量更多,足足有十二万的兵力,且后续部队仍然在源源不断的通过铁路快速抵达此地。与数量相比悬殊更大的是,双方兵员素质与武备的差距。此时普军通过几次统一战争,已经积累了相当大的战争经验,绝对算得上欧洲一流的精锐陆军,而且,几乎所有的主战部队都已经换装了后膛枪;但是,法国这些年将精力放在了海外,通过大力拓展殖民地从而获得超额的经济利益,已经成为世界第二殖民强国。但是,也正因为面对的大多是装备大刀长矛的冷兵器部队,对法军几乎构不成多大威胁,法军自然也没有获得什么有效的近代战争经验,而且装备也主要是前膛枪,只有少数精锐部队装了后膛枪,但是这些部队并不包含拿蒙萨勒镇守军。

最悬殊的还是火炮。虽然战神拿破仑最擅长的是火炮,在拿破仑时期,法国也装备着欧陆最大比例的火炮。但是,战败后,或是为了安抚对手,或是由于经济原因,法军几乎没有更新什么新式火炮。倒是普军在拿破仑的教训下,对火炮的认识极其深刻,火炮无论是口径、射程还是数量上都要远超过法军。

双方的火炮对射仅仅持续了一天两夜的功夫,法军火炮阵地就被摧毁,然后,看似稳固的拿蒙萨勒镇被普军拿下也就不出意外了。

普军立即在这个小镇重新布防,迎接即将到来的法国援军。

被打了七寸的法国人,虽然感觉到了痛彻心扉的痛,但是却更不能允许任由敌人在自己头上拉屎撒尿。不得已从各地调集兵力,意图收复拿蒙萨勒镇。

只是,法国落后的交通直接限制了法国人的运兵速度。两个月后,一支四万人的前锋部队已经距离拿蒙萨勒镇不足30公里处,但是从最遥远的法国西北角调运的士兵刚刚走完了一半的路程,就这样已经是苦不堪言的长距离急行军了。

普鲁士前线总指挥部很快发现了这种情况,当机立断,决定先行打掉这支先锋部队。当天夜里,普鲁士士兵触动七万人,兵分三路,向法军前锋所在包围而去。

第二天,茫然的法军才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普鲁士人的包围。

结果又几乎是一场屠杀,法军原本数量就差不多是普军的一半,装备差,素质良莠不齐,大多是新兵蛋子。四万法军,战死一万朵,伤者不计其数,大多为普军俘虏。普军得胜而归。

轻松获胜的普军信心更加高涨,也不再采取守势,主动向巴黎进军。法军数次试图拦截,均以失败告终。

面对几近整线溃败的法军,普军几乎是以游览的心态向巴黎进军的。在他们看来,从普法接战到现在,仅仅半年时间,巴黎已经唾手可得,法国的战败已经成为必然。

可惜,东线出事了。

奥地利帝国此时匈牙利地位还不能与奥地利平起平坐,因此还不是奥匈帝国,战胜拿破仑帝国的四强国之一,拥有欧洲第三大的面积仅次于俄罗斯与奥斯曼土耳其和第三多的人口仅仅次于俄罗斯与法国,从这些方面看,是当仁不让的欧洲强国之一。但是,此时的奥地利,表面上是烈火烹油,鲜花似锦,气馁却隐藏着诸多矛盾,尤其是其境内第二大民族奥地利民族,其要求分享权力的斗争正愈演愈烈,巴尔干地区的斯拉夫问题也由于沙俄的参与而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表现在最需要团结一致的军队,就是由许多不同民族的人员构成的。这些不同民族,虽然有许多中上层军官都懂的奥地利的官方语言,但是底层士兵大多出身贫寒,大多目不识丁,导致在军地内部言语都不同,造成军令难行。再加上拿破仑战争期间奥军屡战屡败,损失了大批有经验的精锐部队,只能临时从民间加大征兵力度,以补充足的兵员,只是人数上来,由于时间的关系,军事素质却是大大降低。

与沙俄军队的接战,就是奥军实力的一个体现。沙俄原本以为碰上的还是当初与自己能够打生打死的军队,却发现,对面奥军却是犹如一盘散沙,一碰即溃,其中有同族的斯拉夫军人主动向自己投诚,甚至直接反叛。这很像中国古代的前秦与东晋的战斗,一面是其心各异的多民族部队,一支是令行禁止的汉民族统一武装,人数多的优势根本无法发挥。更何况,在南部战场,俄军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大有反超之势。结果就是,奥军一如后世蒋申凯的国军,成了运输大队,专为对方送武器的了。

俄军经过此战几乎没什么损失,却获得了大量先进的武器,其中许多都是后膛枪,战斗力不仅没有随着战斗的进行而减弱,甚至越战越强。

俄军在战胜了土耳其境内的奥地利与土耳其军队后,原本是打算继续南下,争夺巴尔干的,可是西面的盟友法国却不行了,眼看着,巴黎就要失守了。法国可是俄罗斯的金主,在沙俄有大量的投资,经济决定基础,沙俄也不好对法国人的请求置之不理,只能一方面巩固战国,另一方面,却从南部抽调主力,直接打穿奥地利南部经领土,向北进发,另一路是国内的援军,直接从北面出发,剑指布达佩斯,后面距离匈牙利的首都维也纳其实也不远了。

匈牙利国内的军队更是战斗力掉渣,被俄军一路吊打,让俄军如入无人之境,行军的十分酣畅淋漓。

坐立难安的奥地利只能向普鲁士求援。

普鲁士虽然万般不愿从西线撤兵,可是一旦奥地利战败,自己腹背受敌,以一国的实力支持东西两线战场,显然不可能。普鲁士一面咬牙切齿的谩骂,还要向东线调兵,只能暂停西线的军事行动。

这时候,法国人在英国的物资支持下,实力有所补充,西线战场进入战略僵持阶段。

东线,由于普军的加入,奥军终于阻止了俄军爆发的势头,同样陷入僵持的局面。

双方其实都没有破局的能力,只能寄希望于外力,那么其余国家呢

法国寄希望于大英帝国能够在欧陆参战。但是,大英帝国愿意将自己有限的陆军投放到欧陆吗答案是不愿意。

无论是后世的一战还是二战,英国人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海战上。有限的人力资源肯定不愿意耗费在激烈的陆地争雄方面。无论任何时候,陆战的兵力消耗都是最大的,不像海军,最大的损耗就是舰船这样的物质资源,单纯物力的消耗,大英帝国并不怕,怕的是人力的消耗。就比如此时的法国有三千六百万人口,俄罗斯四千多万,而英国只有一千五百万。当然,普鲁士是例外的。普鲁士虽然刚刚开始有统一的迹象,控制的人口也不多,只有一千多万,但是一向军事优先,按照欧洲的说法,别的国家是拥有一支军队,而普鲁士则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由此可见普鲁士的军事传统,根本不惧怕战争。

英国人可以参加陆战,但前提是海战的胜利从而确保对殖民地的控制,然后用殖民地的人力物力来支援欧洲战场。至于荷兰、西班牙等国,已经陷入持续衰弱之中,别人不打他们就已经万幸了,何谈主动出击抓紧发展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法、俄两国只能耗着,无法可想。

第二百四十七章比斯利格事件

普鲁士也急于改变现在的态势,它能够想到的第一个对象自然是先前就对自己极力拉拢的新华夏。

新华夏对于是否参战,早就在参议院吵开了锅。

有不少保守派人士,其实主要存在于下野的国家党大部分议员,在张柏林三子、国家党副主席张逸达的率领下,提出“中立”方案,其实也就是不参与欧陆大战的提案。在他们看来,新华夏在欧洲根本没有什么利益所在,即使帮助任何一方都不能获得很大的利益,反而会损耗大量人力物力,很有可能得不偿失。

汉人一贯保守,普通民众又短视的居多,张逸达等人的提案在国内很有市场。现在的新华夏政坛,已经是崖山人二代或者三代的天下。他们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早已失去了祖辈披荆斩棘的勇气与决心。一如新华夏的民众,安逸富足的生活过得久了,关注身边小事,关注国内事务的兴趣远远超过国际事务。这也就难怪张逸达他们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了。

另一派就是林东旭为代表的执政一方,自由党了。他们看待国际事务的角度更加高远,自然明白,新华夏可以不追求全球海军的优势地位,但是,至少必须要掌握亚太乃至印度洋地区的绝对控制权,因为,新华夏最需要的工业原料,石油,就在那里。

任何时候,只有武力才是获取利益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至于战争会失败,新华夏显然有所考虑,虽然历史上的两次大战,以德国为首的一方都已失败告终,但是两次战争,关系最终战果的,无一不是原本的局外者美利坚的参与。现在,新华夏存在于美洲西部,显然隔绝了美利坚参战的可能。否则,美利坚就要面对比自己更加强大的新华夏,显然极为不利。当然,这些都是林航遗留下的日记本记载的。

现在的新华夏虽然人口依旧不能和英法等人口大国相比,只有九百万出头,但是经济实力极其强劲,已经不下于大英帝国本土国民生产总值,凭借的自然是领先于当前世界的工业技术。新华夏农业也早已实现了机械化,需要的农业人口远少于其余农业国,使得城市人口已经国民总数的七成,是一个标准的工业化国家。相比较自己的邻国美利坚,除了人口稍微少了三百多万,经济实力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最能体现肌肉的工业,更是差了一个数量级。新华夏已经不在担心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对自己在陆地上的利益形成实实在在的威胁。

然而,毕竟建国时间太短,新华夏在海外利益的扩展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新华夏海军实力确实不错,可与大英帝国也能一战。但是,大英帝国几个世纪前就布局世界,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与补给基地,从而能够让自己的海军行走于世界大洋,已经是此时事实上的全球海军。

反观新华夏,此时最多能够保证自己在亚太地区与加勒比地区的海军力量投放,再远就有些力不从心了。然而,中东却是新华夏关键的关键利益所在。

而英国已经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完全掌控了中东,与英国一战,势在必行。所以,新华夏将海战的目标定在了亚太地区,一来有大明的就近支援,二来,最后关头,可以出动华澳海军。虽然英国在澳洲东南部也有殖民地,但是由于距离的缘故,澳洲一直是英国流放犯人的场所,人口发展缓慢,到现在也不过三十几万人口,而新华夏澳洲却有二百万的人口。一旦开战,英澳的人口只会成为华澳的人质。

两派在国会两院多次辩论,在众议院415票中,支持海外用兵提案的只有127票;在参议院内,支持用兵提案的稍好,有135票,但是也只占参议院三成五。这就导致,林东旭一派的提案胎死腹中。

因此,普鲁士虽然提出了新华夏出兵援助的请求,在新华夏竟然激不起任何波澜。

为总统的林东旭万般无奈之下,想到了一个计策。

在总统的授意下,参议院一些重要参议院得以参观了处于国防部直接管辖的动力研究院,在那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第一次看到了柴油机,汽油机,甚至还有坦克,货车,比蒸汽机更加小的体积,更大的输出功率,让他们立刻明白了石油的重要性。至于中东是否有石油,参议员们不知道,但是林东旭等人信誓旦旦的表示,“已经在中东偷偷的进行了试采,油质上乘,据估计储量也远超新华夏本土,这是新华夏的地质专家石才智生前推测之言。”

石才智可是一代崖山人,新华夏几乎所有的矿藏都是石才智“勘探”出来的。当许多人当然不包括崖山人都人认为绝不可能开采出矿藏之地,石才智一力坚持,并获得了崖山人的“无条件”支持,开采除了珍贵的黄金、煤炭、铁矿、铜矿等等的。在新华夏人看来,石才智就是新华夏的“矿神”。他所的话,就是颠真不破的真理。

终于,林东旭一派的提案,在参议院议长张轶辉的极力引导下,获得了参议院超过半数的支持,至于众议院,此时更像是受气小媳妇,最多是新华夏的管家身份,参议院这个新华夏主人的代表都发话了,他就只能掏钱了。新华夏的战争机器终于启动起来。

1832年5月,新华夏以海外利益有可能受到侵害为由,增兵东亚地区,并举行了一个新华夏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海上军事演习,代号“亮剑”,计有无畏级战列舰5艘,巡洋舰13艘,其余大小舰船更是超过四十艘。演习区域就在菲

仰望天鹅的蛤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技术流小说jishuliu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韩娱之透视未来五年修道三年穿越三界魂行口袋萝莉文娱高手学园都市的御坂姐姐回档一生丹青曲熊猴子的作死日常乐在首尔逆天武仙恋爱吧死妹控大炼师我才不萌双马尾超级附身重生赛罗奥特曼异能古董商西游往生录游戏角色宦海沉浮兵王鸿飞韩娱之马斯克银色终焉网游之少林德鲁伊明美韩娱之国民导演死亡游乐场大唐逐鹿风云胡俊的世界邪恶使徒魔法老师同人之不存在的人赤与蓝的初始无限之万界公敌道士之娱乐南韩妾宠一头凶残大恶龙的幸福生活真综漫无双东方盈月歌(ABO)阳澄湖帝王加强版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