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博士的古代生存手册(老妇聊发少年狂)》转载请注明来源:技术流小说jishuliuxs.com
青山村的改变是由歌曲引发的。
甄宁教给来帮忙的青年人的歌曲,被他们教给了各自的家人,家人又教给同村的亲朋好友,很快就在整个村子蔓延开来。
现代流行歌曲对村里人简直是降维打击,《小苹果》、《桃花朵朵开》等旋律简单但洗脑的歌曲尤其受欢迎。
这造成了两个主要后果。一是整个村子都被此起彼伏的魔性的歌声笼罩,这里面还没几个唱得好听的,甄宁仿佛处于黑暗领域之中,每天遭受魔音贯耳之苦,痛不欲生!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她绝对不会教这个类型的歌儿了!
二是第一天晚饭后即兴教歌这几天成了惯例,而且来学的人越来越多,截止到昨晚院子里已经站不下了,墙外都围着一圈儿人。
甄宁唱歌也就宿舍级麦霸水准,水平实属一般,但糊弄下没啥见识的村里人还是绰绰有余,这几天着实让她过了一把当明星开演唱会的瘾儿。
更让甄宁意外之喜的是,通过这几天教村民唱歌的行为,她个人在村里的声望显著提高,现在除了之前有过过节的人,比如张秀才夫妻、陈老三,村里人碰见甄宁都是笑脸相迎,还有人给甄宁家里送些自家吃不完的青菜,这还是之前陈明德在村里开私塾时家里有的待遇。
现在正是今天的歌曲教学现场,甄宁感觉人更多了些。
今天她教的是《小幸运》,“我听见雨滴落在青青草地......认真呼唤我姓名......离别了才觉得刻骨铭心,......遇见了你是生命最好的事情......”
这首歌没那么难,众人的大合唱竟然意外的不错。
忙着教歌儿的甄宁,没注意到身后自家孩子望向自己的疼惜眼神,这歌词、这略带悲伤的旋律,娘果然是想爹了,今天也是为绝美的父母爱情感动的一天!
也幸亏甄宁不知道,神特么父母爱情,你们的心理活动过于丰富了吧?
等大家都学的差不多了,甄宁宣布解散,各自回家自主练习去。
村民们纷纷离开,甄宁正准备组织家人开始每日养生八段锦,村长夫人张氏靠了过来(是的,村长夫人也来凑热闹了)“妹妹,我有个事儿想跟你说说。”
甄宁暂停动作,“什么事儿?”,张氏欲言又止。
“是家里要用牛车?明天开始不用那么多车也行,你家要用现在就能牵回去。”甄宁以为是车的事。
张氏摆手,“诶呀,跟这没关系。”,长长叹出一口气,“最近你有收到听梅的信儿吗?”
说实在的,甄宁穿过来之后没过过一天安生日子,还真没腾出空关心外嫁的大女儿,“没有,出什么事了吗?”
“我娘家跟你家大女婿不是一个村子的吗?”
“是的,你娘家跟我女婿家真论起来还有些亲缘关系。”
张氏咬咬牙,跟倒豆子一样全说了出来。“其实今天我娘家哥嫂来我家玩了,我嫂子私下跟我讲最近听梅在婆家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从去年开始,听梅的婆婆钱氏到处跟人说听梅嫁过去快四年,肚皮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就是个不下蛋的母鸡,耽误了他家传宗接代。”
缓了缓气,“之前只是抱怨,最近不知怎么的,先是她那常年不在家的儿子赵家乐已经在家好几天了,她也开始到处吹儿子老师家的女儿早就对他芳心暗许,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要再接个新媳妇回来,新媳妇家世、长相都不会比听梅差,虽是后进门的,也不能委屈了人家,两个媳妇先算作平妻,哪个先给他家添了孙子,就升格儿当正妻,另一个降做妾,要负责伺候一家老小。”
甄宁面如寒霜,听兰、听柳年纪还小,没弄懂发生了什么。听松、听柳已经勃然大怒,都说长姐如母,他们与听梅的感情很深,哪里能让姐姐受这个委屈,当即就要赶了骡车去找张家算账。
甄宁拦住他们,“冷静一点!那边是张家人的主场,亲朋好友更多,大晚上的我们两三个人过去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明天我们多叫些人一起过去,也能壮壮声势。”
听松、听柳才暂时偃旗息鼓。
“多谢姐姐告知我家。”
张氏一脸惋惜,“听梅这孩子也算我看着长大的,她最是要强,我见你家没动作就猜她没告诉你们。听梅几年前也是我们青山村数一数二出挑的好姑娘,谁能想到她会遇上这样的事儿!”
谁说不是呢!说起来女婿一家与原身一家颇有些渊源。
听梅的公公赵全友曾经也在甄父的门下学习过,虽说时间不长,与甄家大哥甄永济和陈明德也算半个同窗,三人关系处得不错。
后来赵全友换了老师,甄永济和陈明德与他的来往逐渐减少,只偶尔会有书信往来,没有完全断了联系。
赵全友的才学比不上甄永济,更不如陈明德,好在跟同村张秀才类似,人有恒心,家产也支持得下去,近30岁终于考上了秀才。
在这之后,与陈明德、甄永济的联系多了些,经常书信往来探讨问题。
时间回退到五年前,一日赵全友带着独子上门访友,一眼相中了落落大方的听梅,第二日赵家就托了媒婆上门提亲,为独子赵家乐求娶听梅。
那时听梅已经16岁,村里差不多年纪的女孩大都已经定亲,有些甚至已经成亲。
听梅长得出挑性格也好,陈明德还有秀才功名,陈家前两年门槛都快被媒人踏破了。
但是陈明德夫妻一来心疼大女儿,舍不得她那么早出嫁,二来眼光高,总是想挑个更好的。一来二去,就一直没定下来,有些之前感觉不错的女婿人选也定了其他家的女儿。
陈明德夫妻的挑剔也在周边出了名,媒婆来得越来越少,听梅满了16之后,夫妻俩就有些着急了。
如果在前一年,张家上门提亲,陈明德肯定就直接回绝了。
因为赵家所在的赵岗虽然同属兴安县,但与青山村分属东西两个方向,隔了70里路。在陈明德夫妻看来妥妥属于远嫁了,他们更希望听梅嫁到附近村子,这样往来方便,万一在婆家受了委屈,自家也能为宝贝女儿出头撑腰。
但这不是渐渐没得挑了吗?陈明德夫妻是知道赵家独子赵家乐的,赵全友平时在信里没少夸这儿子,说他学习上比自己有天赋,以后一定能有所作为。
事实也确实如此,赵家乐17岁就考上了童生,开始在县学学习。之所以18岁还没定亲,原因也跟陈明德夫妻差不多,都觉得自家儿□□秀,配得上更好的。
赵家乐也有些傲气,看不上普通人家的女儿,一来二去就给耽误了。
听梅就不一样了,长得好看,性格温柔,接人待物很有章法,还读书识字,赵家乐一见钟情。
赵全友其实早就有这个打算,昨天也是特意带儿子过来相看的,回家路上问了儿子意见后直接拍板,当晚回家就找了村里的媒婆,第二天一大早就上门提亲。
两家人算是知根知底,陈明德夫妻虽感觉赵家乐心气有些高,但有些才气的少年人都有这毛病,陈明德少年中秀才的时候也是这样。
再加上赵家乐本人长的不差,17岁考上童生学识也过得去,赵家也有些资产,赵家乐还是家中独子,听梅嫁过去不会有姑嫂、妯娌相处的烦恼。
婆婆钱氏虽然看起来就是个精明厉害的,但听梅可是她唯一的儿媳妇,娘家得力,还受丈夫和独子看重,只要她脑子没病,对听梅就不会差。
陈明德夫妻思来想去,这还真算得上门当户对的好亲事。
两家人又谈了一场,让两个年轻人也说了会儿话。少年慕艾,赵家乐的态度很热切,听梅不久也含羞点头了,两家当天就把亲事定了,皆大欢喜。
第二年,听梅和赵家乐正式举办了婚礼,听梅嫁过去之后,因为出行不便,回娘家的时候并不多,大都是书信往来。
前两年听梅在张家过的不错,小夫妻虽说相处时间不长,但感情很好,羡煞旁人。
赵家乐也挺争气,20岁就考上了秀才,名次排得还挺靠前,顺利获得了去府城的襄阳学院继续学习的资格,这两年在家的时候很少,基本都在书院学习。
襄阳学院只给学员本人安排有宿舍,其他陪读人员是不管的。府城开支大,赵家那点儿家底支撑不起长期陪读,小夫妻更加聚少离多。
甄宁记得去年听梅还在信上说赵家乐在书院一切顺利,课业进步不小不说,还得了书院一位肖姓老举人的赏识,算是正式拜了师。
钱氏说的老师的女儿也不知是不是这位老举人家的。
陈家情况还好的时候陈明德夫妻偶尔还会带着家人过去探望,自陈明德生了病,陈家就再也没去过张家。
听梅最近一次回来还是在陈明德的葬礼,那天也只有赵全友跟着来了,赵家乐和钱氏都没到场。
当时听梅说赵家乐在襄阳学习,赶不及回来,钱氏身体不适,不能远行,原身深陷丧夫之痛,没有计较。
近三个月书信都很少有了,但原身身体越发不好,实在没那么多精力,也只是多让人稍几封信过去罢了。
当年听梅成亲的时候,青山村的人无不交口称赞,说二人郎才女貌,是天注定的好姻缘,这才短短四年,竟然就沦落到如此地步!
甄宁在心里过了一遍赵家的情况,很快有了决断。
黑馅大包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技术流小说jishuliu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