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流小说【jishuliuxs.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我的岳父朱元璋》最新章节。
“陛……朱兄,此等场面实属罕见呀。”
“真是天佑我们大明帝国呀,大明帝国的繁荣指日可待”
李善长也是被眼前这一幕所震撼了,双手都在颤抖。
眼前这景象不正是他们这代朝臣满心向往的大明盛世吗?
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祥和。
有衣服穿,不饿肚子,对生活有盼头。
对国家有希望,大明这样发展下去,何愁不能强盛。
李善长更是激动的都快哭了出来,内心的震撼感丝毫不输给朱元璋。
然而就在这时,工坊的负责人毛骧朝着这边走了过来。
因为李善长衣着华丽,不像是前来做工的普通工人,倒很像一个富商。
毛骧又正好是工坊的管事,所以便准备过来看看。
但是谁知道,当毛骧走近的时候,整个人都快呆住了。
因为眼前的两人他异常的熟悉,这不正是宣国公李善长,和当今陛下吗。
宣国公和陛下怎么突然来到工坊了,毛骧吓了一跳,赶紧准备过去躬身行礼。
但是还没等到他走到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便用眼神制止住了他的行为。
“我和陛下微服私访,尽量不要引起骚乱。”
李善长赶忙解释,毛骧听后也是立即点了点头,明白了过来。
只不过毛骧看向李善长身上的装扮,这怎么看也不像是微服私访的呀。
陛下的微服私访一身布衣,如果不仔细看的话是认不出来陛下的。
但是,李善长的这身打扮,这分明就是一个富家老爷,走出去自然会引起注意的。
但是毛骧不敢妄自评价,只是点点头站在了一旁。
“这工坊的经营情况可好。”
“回陛下,一切都好。”
毛骧极其小声的回答朱元璋,更是直接遣散了旁边的众人,三人来到了一旁的树下。
“那纺织坊是不是也这样的?”
朱元璋再次提问。
毛骧回答。
“是的,陛下。”
听完之后,朱元璋大为欣喜,脸上开心不已,随即大手一挥,便准备亲自前往工坊里面看看。
这可是能让大明帝国富裕起来的宝贝,朱元璋怎么可能不喜欢。
立即就带着李善长进入到了工坊,后面的毛骧也是赶忙跟上,生怕不小心掉了队。
结果,朱元璋刚一走进工坊,密密麻麻的人群,便堵住了朱元璋的去路。
眼前已经排起了很长一条长龙,足足有五六十人,整個工坊的路都要堵住了。
而且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喜色,朕不断的望着前方,翘首以盼。
朱元璋大为疑惑,不知道这是在干什么,于是再一次拉起旁边的一个老伯询问道。
“老伯,这是发生什么事了,你们在这儿排队干嘛。”
朱元璋笑着说道,装作一副好奇的样子,老伯是一个五十岁左右,但是身体消瘦的老年人,要比朱元璋大上一点。
看见眼前的朱元璋,老伯随口说道。
“还能有啥呢,这不工坊给他们结工钱了呀,干了一个月,就瞅着今天结银子勒。”
“你也是准备来工坊做工的?我们是第二批,等我们的工钱结了,工坊就会招第三批了,到时候你去报名吧。”
“我也打算再继续留在工坊干一个月了。”
老伯也是一个实在人的,平日里勤勤恳恳的,以前家里传了一些田地下来,本来就想着当一个普通百姓。
但哪知道来了天灾,老伯为了活命,于是将家里的田产变卖。
最后勉强的活了下来,但也因为没有了田产,没有了经济来源。
本来他还以为这辈子就完了的。
但是哪知道应天府里的大明工坊突然招工,需要大量的流民做工。
老伯为了活下去便毅然决然的报了名,成为了大明工坊的第二批工人。
本来,老伯还以为是很苦很累的工作,想着能够多活一天是一天。
但是谁曾想,干了一个月的轻松活,还赚了不少的钱。
现在发工资了,老伯更是开心不已,想要就此长期留在工坊里工作。
“那老伯,像你这样的一个月能赢多少工资呀,你这岁数也不小了,应该也干不了多少活吧。”
“能不能赚来维持一下每天的温饱之类的。”
朱元璋还是很好奇工坊开出的工价,能不能满足这些流民们每天的花销。
朱元璋设立工坊就是为了解决这些流民问题的,如果工坊开的工钱不能够维持他们活下去的话。
那这工坊岂不是白开了,朱元璋自然要打听清楚。
对面的老伯笑了笑,目光忍不住看向两人,随即乐呵呵的开口说道。
“你们俩呀,一看就是外地来的,咱们这大明工坊可不是那些商人的给工坊,只要伱肯干,可赚钱的。”
“目前工坊里的工价,女工一两,男工一两五钱。”
“这些银子别说是每天的温饱了,甚至就连好酒好肉,每日都有剩下的,所以我才想继续留在工坊里面做工。”
“你俩要是愿意踏踏实实的在工坊里面干,挣的银子可不少呢。”
“倒是你一副商人的打扮,你不会是来搞破坏的吧?我可告诉你这大明工坊背后可是有当今陛下撑着,收起你的坏心思。”
老伯乐呵呵的说完,随后更是瞪了一眼旁边的李善长,对李善长充满了敌意。
朱元璋没有管那些,而是满脸的震惊之色,甚至都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
因为他在想,这大明工坊顶多就是勉强能够维持这些流民的生活,让他们有一个活下去的希望。
不至于,在应天府里无所事事。
但是谁又能想到,大明工坊不仅解决了这些流民的工作问题,甚至还让他们赚了不少的银子。
女工都是一两钱!那这一个月下来得赚多少银子呀。
恐怕就是在外面做生意也赚不了这么多!
难怪标儿能够从大明工坊里面赚这么多的钱,这简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呀。
这不来还不知道,来了之后才发现,竟然如此夸张。
那如果把大明工坊的规模扩大,那岂不是能解决更多的流民问题?
难怪张安世说要全国建立工坊,原来是这个意思呀。
天才一秒记住【技术流小说】地址:jishuliuxs.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