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流小说

第四十六章 旱

《贞观新丰尉》转载请注明来源:技术流小说jishuliuxs.com

新丰县干旱的程度,按雍州人的抱怨话来说就是:连槐叶冷淘连吃不成了。

熬过冬天的槐树,战战兢兢地伸出稀稀疏疏的蔫巴叶子,裹上一层厚实的尘埃,期盼能混过这难熬的年头。

戏水边,槐树下,一身老农装扮的检校县尉楚三江,裹头与衩衣已经变成脚下黄土的色泽,一双麻鞋、袜子也分辨不出本来面目。

楚三江多少耍了点心眼,将身在同州冯翊县的妻儿老小接来了新丰县,从此再无后顾之忧。

纵然今后有难关,至少是举家面对,便是共患难也心甘情愿。

一向喜欢嘀嘀咕咕抱怨的发妻,知道自己入流、检校县尉了,兴高采烈地叭叽了几口,浑然不顾楚三江面上的褶子里夹了多少灰尘。

就连一向爱耍小脾气的大郎都乖巧了许多,因为楚三江的入流,他未来进国子监四门学为监生的可能性大了许多。

所以楚三江更卖力了,马不停蹄地奔走于渭水南岸的新丰县村庄田野。

身后,两名安置到士曹的县学生、两名安置到民曹的县学生,腿都跑细了。

新丰县城在台塬上,倒是不算高,可县内沟沟坎坎,高处的骊山顶下来有近里半的落差,靠近蓝田县这一头的多半是山,就算他们新吏员是本县人也够呛。

水井打了不少,供应日常人畜饮水没有问题,可惜供应灌溉多少不足。

好在替换耕种的小麦也是耐旱作物,虽然长势不太好,怎么也得混个半饱。

“今年的小麦,怕是要减产三成半了。”一名新吏员嘀咕。

楚三江淡淡地开口:“四成。”

新吏员满眼茫然,不明白少府非要争这半成干嘛。

难道,减产还是什么好事?

司士佐姚孟尧啐了一口,积年的老痰落入黄土中,迅速被尘埃掩盖住了:“瓜怂!少府所说,当然是有深意的,让你们在县学里学一些政令不听,天天子曰诗云,有用?”

县学本来就紧紧依附县衙,为学生的时候就与县中的官吏打过交道,多少混个脸熟,此时身份转换了就更不怕了。

“大大,教教我们呗。”

“都说过了,以后按上下尊卑来叫,得叫上官!”

“上官,说说呗。”

姚孟尧得意地昂头:“你们就不知道,水、旱、虫、霜为害,损失四成,免租吗?”

租,每丁二石粟。

按每丁二十亩永业田计算,年收成也大约二十石粟左右,损失三成半是七石,损失四成是八石,照四成计算能免二石粟,良人就能留存十四石粟。

照这么干,良人就能多得一石粮吃。

当然,现实的情况肯定更复杂些,麦粟之间的折耗换算、口分田的多少、灌浆率多少,都能引起相应的变化。

损失三成半报四成,民部大约能体恤灾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多报就不行了。

在规矩范围内浮动,只要官吏没有上下其手,别说是民部,就连御史台都不会死抓着不放。

毕竟,有很多损失很比较唯心,不便细究。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无论律令防范得多好,依旧有人能钻过篱笆缝。

楚三江、姚孟尧的态度,其实就是眼下部分官吏的缩影,未必他们持身多正,也不可能清廉如水,但能高一高手、让乡邻稍稍好过些,也不介意当一当善人,所以有人说公门之内好修行。

-----------------

柯斜紧急召了贾宝医等三名医人,气急败坏地乘马车往西泉里奔去,贾啸急风急火地骑了骡子赶上。

西泉里正遣贾庄的中男来报信,有十余口人忽然呕吐不止,疑是疫病,里正、村正、保长已经将人驱到西泉里一個废弃的宅院,巫婆神汉已经在驱邪了。

贾啸怕的是疫病传染到贾庄,要知道他的根就在那里!

“贫道(老衲)来也!”

骊山过后,一道一僧骑马急追过来。

贾宝医瞅了一眼:“是玄理观的玄象律师、摩诃寺的阿摩禅师,倒是通些医理呢。”

道家、佛家也各自有不同于世俗的医治手段,有些医理大致能听懂,有些却神神怪怪的。

你也不能说神神怪怪的就不对,大唐太常寺太医署咒禁这一门,就取自他两家的一些手段,至于有效无效就不太好评判了。

柯斜表示,都只能见到豆大的人影,你咋就确定是谁了呢?

贾宝医

小说推荐:《无限恐怖之这个中洲很叛逆》《美食:美食系神豪》《满级老祖在人间》《我有一个修仙世界》《又逢君》《权力巅峰》《重回千禧当学霸》《苟在修真世界》《历史人物的现代生活》【OPPO小说

罪孽9999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技术流小说jishuliu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三国之帝统天下大唐西域少年行三流书童五胡明月重生明末当皇帝从来没有的帝国大国崛起1857重生之朕即国家大明小官人唐时归樱花下的血刀明末龙腾重生西亚之亿万富翁乌衣天下最终反击五代十国一儒生汉家日月明末第一强藩非洲帝国乱世妖娆王猎明淘宝大明汉室可兴晋枭大汉昌邑王宗明天下三国云飞扬明风万里千年军国虚拟战线三国之蜀汉复兴战国修罗传纪元1701宦海风流贼三国大明之帝国再起医入白蛇江东幼虎混在蜀汉当皇帝回到明朝当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