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技术流小说jishuliu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天两天的事情,双方光调集军队和粮草都得几天时间,赶的太快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容易造成士兵过度疲劳,对后面的大战不利。所以他早就定下了行程,从遵化到盖州、三岔河堡一线,分三天走,第一天赶到山海关,第二天赶到广宁,第三天赶到盖州。
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是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关外是九边之一的辽东镇,关内就是北直隶永平府,关隘之重要可想而知。山海关并不是一个关口,而是一座周长将近八里的城池,朱慈炅这次御驾亲征辽东的第一站就是山海关城。
龙辇离城尚有几里,镇国公孙承宗便带着一众辽东将领打马迎了上来,一番君臣礼节过后,唯余孙承宗一人打马伴龙辇前行,其余将领只能远远跟在后面。
孙承宗虽然已有六十几许,但长年的军旅生涯让他练就了一身良好的体魄,所以虽然他现在已经头发花白,但仍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手脚灵便,完全不像是个耄耋老人。特别是现在全辽有望,他更是意气风发、满脸潮红,仿佛一转眼间就年轻了十多岁。
两人与其说是君臣倒不如说是祖孙,孙承宗因是先帝天启帝师,对朱慈炅一直视如己出、呵护备至;朱慈炅更是感念孙承宗对自己的帮助和教导,一直对他亲切异常,完全没有君臣之间的生分,两人有说有笑进了山海关城,来到城守府。
此时,山海关守将早已搬到他处,整个城守府打扫的一干二净,就等着崇正皇上驾临。龙辇到达城守府时锦衣卫、太监和宫女早已全部到位,朱慈炅下了龙辇招呼了一声后面不远处的郑成功,便跟着孙承宗往里走去。
孙承宗似乎有要事和朱慈炅商量,一路不停,直接领着朱慈炅来到城守府的书房,他回头正要招呼朱慈炅坐下,却看见朱慈炅身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多出了一个身着衮龙袍的小孩,在那抓耳挠腮,兴奋的跟只小猴子一样
他尴尬的看了朱慈炅一眼,一时之间竟然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朱慈炅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直接走到书桌后面,一屁股坐下来,然后指了指身旁,让郑成功乖乖站好,这才微笑着解释道:“太傅不必见外,这位是镇南王世子,朕的御弟郑成功,以后也是要为朕独挡一面的,这次带他出来就是让他长长见识,看看仗是怎么打的,太傅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孙承宗这才干咳了一声,躬身行礼道:“皇上可曾想好屯粮之所”
朱慈炅不由好奇的道:“噢,这还有什么说法吗朕倒是想将粮草全部囤积到三岔河堡内,然后派重兵把守,不是是否妥当”
孙承宗耐心的分析道:“这次以我大明六十万天军之威,建奴就算纠集了蒙古诸部所有人马,怕也是难以抵挡,微臣认为他们唯一的胜算就在这个粮草上,一旦断粮,纵有百万大军也只能活活饿死,所以这屯粮之所必须慎之又慎。囤到哪里暂且不说,敢问皇上这次带了多少粮草,知道了具体的数量,微臣才能具体安排。”
朱慈炅对这个倒是很清楚的,闻言不由脱口答道:“军粮一百二十万石,草料五十万斤,后面还将陆续送过来。”
孙承宗闻言,略微点了点头,继续道:“恩,足够大军两个月的用度,再加上辽东这两年的积累,勉强够三个月了,如此多的粮草绝对不能囤积一处,不然建奴要是舍命一击,烧了我们的粮草,那这仗就没法打了。微臣以为这粮草要分三处囤积,分别囤在大凌河堡、三台子堡和三岔河堡,这样任何一处出了问题大军都不至于断粮,我们可以说是稳操胜券了。”
朱慈炅一听倒是颇为为意动,但有个问题他不知道孙承宗考虑到了没,不由问道:“那这守粮的军队怎么安排,要确保三处安全,岂不是要安排三十万大军,那样正面战场人马就不够了。”
孙承宗摇头道:“三十万大军倒是不必了,辽东军善守,只要每个城池有三四万人马,建奴纵然是集结十万大军也无法攻破,微臣是想辽东军十万人马主守,其余五十万大军主攻,这样攻守兼备,建奴必败无疑。”
朱慈炅闻言一想,可不是吗,祖大寿率三万明军守一座没有修葺完成的城池,皇太极率十万大军都无可奈何,最后只能围到他们断粮,再去劝降,辽东军的确是守城的行家。
想到这里,朱慈炅不由点头赞同道:“太傅高见,就这么办吧,正好这次朕还带来了六万把燧发枪和十万颗手雷,全部配给辽东军吧,这样就更万无一失了。”
孙承宗见朱慈炅已经同意了他的建议,这才从一旁的书架上取出辽东地图,摊在桌子上,与朱慈炅商议起具体的兵力部署来。最后决定:
辽东军主将,提督同知满桂率四万人马守三台子堡,保护粮草,同时保护粮道安全;
辽东军副将,总兵何可纲率三万人马守大凌河堡,保护粮草,同时接应后续运粮队伍;
辽东军副将,总兵祖大寿率三万人马守三岔河堡,保护粮草,同时负责前线军队粮草调度。
这也算是朱慈炅气运当头,一般数十万人的大战粮草是不可能囤积在城池里面的,因为上了十万大军的粮草那就不是堆积如山那么简单了,能堆出几十座甚至上百座小山,一般的城池里都住满了平民,粮食往哪里堆,堆平民家里吗不现实,那不知道要把多少平民的住宅给埋掉;堆街道上吗更不现实,街道上全是粮草,人都没法走路了,绝对会乱成一锅粥。所以,一般的数十万人的大战都要专门修建屯粮场所,仓促之间也不可能修建成城池,最多在四周围一圈木栏栅,这就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朱慈炅的气运好就好在这里,大凌河堡、三台子堡、三岔河堡都是新建的城池,还没来得及往里面迁徙平民,所以三个城池基本上都是空的,正好做屯粮之所,城池比仓促之间修建起来的临时屯粮之所自然要安全的多,再加上大明最擅守的辽东军,皇太极那偷袭粮草的算盘怕是打不响了。
孙承宗和朱慈炅商议了近半个时辰才放心的告退了,这个时候憋了半天的郑成功终于解放了,他边打哈欠边不解的问道:“皇上,我们不是去打仗吗,怎么说了半天尽说些粮草的问题,这跟打仗有什么关系”
朱慈炅闻言一愣,这小子就光想着打打杀杀,打仗那有这么简单,该怎么跟他解释呢
他想了想,终于想到一个实例,这才开口教导道:“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人不吃饭,马不吃草,哪有力气和敌人去战斗啊三国志你看过没,官渡之战,曹操兵力如何,袁绍兵力又如何,曹操是怎么打败袁绍的”
郑成功闻言,立马兴奋的卖弄道:“看过啊,看过啊,曹操只有三万兵力,袁绍至少有十二万,最后曹操夜袭乌巢,烧了袁绍大军的粮草,兵无粮自乱,袁绍大败而逃。”
郑成功越说声音越小,一瞬间他就明白了,这粮草真是重中之重啊,重到足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怎么慎重都不为过。
正好这时秦明月和柳如是来服侍他们去吃饭了,朱慈炅大笑道:“哈哈哈哈,走,吃饭去,饿着肚子可没法去打仗。”
第六卷第十六章兵临海州
第二天,大军继续出发,赶往广宁,此时辽东积雪刚化,道路泥泞不堪,大军行进困难,禁卫军第一军团的前锋赶到广宁中左屯卫时,天色已经快要完全黑下来了。
朱慈炅正要令人去通知后面的天雄军就地扎营,明天一早再来汇合,一起赶往大凌河堡时,后面突然传来急剧的马蹄声,一个背插小旗的明军斥候打马朝他这边狂奔而来。
朱慈炅心里咯噔一下,暗道:“这不会是出什么大事了吧按理皇太极的动应该没这么快啊”
那斥候自然靠近不了龙辇,四周的上千锦衣卫可不是摆着看的,他刚靠近龙辇外围便被拦了下来,一个锦衣卫千户上前询问了一番,便接过一封书信,打马跑到龙辇旁,拱手行礼道:“启禀皇上,是东江军主将毛文龙发来的八百里加急。”
毛文龙,朱慈炅闻言松了一口气,他可能是来禀报,他已经按要求出兵去攻打定辽右卫了,毕竟积雪融化才不到两天,他从皮岛那边传信过来最少也需要一天,算算时间他应该是刚抵达定辽右卫就发信过来了。不过这家伙也真是的,你出兵了就出兵了,就算到了定辽右卫也不用发八百里加急啊。
朱慈炅无奈的摇了摇头,接过锦衣卫千户手中的信封,略微检查了一下密封情况,便随手撕开信封取出其中的信纸,然后把信纸打开凑到眼前,就着天际那一丝丝余光,吃力的看起来。
毛文龙信中写道:
微臣东江军主将提督佥事毛文龙启奏皇上:
臣率东江军十万将士于三月十六日辰时对定辽右卫发起猛攻,鏖战近两个时辰终于一举拿下定辽右卫。此战东江军将士阵亡一万二千余人,伤三万余人,杀敌一万余人,惜建奴主将镶蓝旗都统领阿敏在微臣即将破城时率残军仓皇逃窜,未能一举成擒。臣唯恐路遇建奴增援,徒增伤亡,故不曾派兵追赶,请皇上恕罪。
朱慈炅越看越激动,看完,他不由一拍座椅的把手,大赞道:“毛文龙,好样的。”
一旁随驾的孙承宗闻言,惊喜道:“难道是定辽右卫已经拿下了”
朱慈炅兴奋的回答道:“对,东江军昨天临近午时就将定辽右卫拿下了,好啊,这下收复辽东南部就轻松了,太傅果然妙计。”
孙承宗连忙谦虚道:“这都是毛文龙的功劳,微臣不敢抢功,这小子,一遇到能升官发财的事,比谁都积极,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拿下定辽右卫倒也不奇怪。只是伤亡太大了,如果建奴疯狂反扑不知道他顶不顶的住。”
朱慈炅闻言,焦急起来,他看了看近在咫尺的广宁中左屯卫,不由催促道:“快,快点入城。”
龙辇速度瞬间加快,前面的锦衣卫一声吆喝,正在入城的禁卫军赶紧让到一边,很快龙辇就来到屯卫指挥使府邸,此时那指挥使自然早已搬去他处,一堆锦衣卫和太监、宫女正在那搬运皇宫里带来的日常用品,朱慈炅边下龙辇边对一旁的曹化淳道:“快,找个人来领我去书房。”
一旁刚翻身下马的曹化淳脚往地上一点,嗖的一下就窜了出去,不一会儿他就领着一个太监飞奔过来。
此时郑成功这个机灵鬼已经气喘吁吁的跑过来了,朱慈炅也不打话,朝他和孙承宗一招手,然后便跟在曹化淳和那太监的身后往里走去。
刚一进书房,朱慈炅便迫不及待的问道:“太傅,定辽右卫既然已经拿下,山东那边应该就没什么威胁了,要不调一万五千山东守军去补充东江军的战损”
孙承宗点头道:“恩,皇上说的极是,如果能再给他们配点燧发枪和手雷就更保险了。”
朱慈炅闻言,稍微想了想,便朝门口喊道:“曹公公,拟旨。”
曹化淳闻言疾走进来,站到书桌前,一手倒水,一手磨墨,刷刷两下将墨磨好,然后从旁边的箱子里翻出一张空白圣旨,提笔站在那里等朱慈炅发话。
朱慈炅边看着他忙活,边整理思路,他刚一准备好,朱慈炅马上开口道:“令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宋应星即刻准备两万把燧发枪,十万颗手雷,不够的去禁卫军第二军团找史可法补齐,凑齐后马上送往天津卫海港。”
曹化淳站在那里刷刷刷几下写完,然后交给朱慈炅查看了一下,又翻出大印盖了一下。
朱慈炅见他忙完,继续下旨道:“令山东都指挥使司立即调遣一万五千守军,走海路赶往天津卫海港,接了武器后直接从海路赶往定辽右卫,补充东江军战损。”
等曹化淳忙完,朱慈炅便让他立即去安排人连夜赶往京城和山东传旨。
孙承宗看着曹化淳急匆匆的走出去这才开口道:“皇上,我们怕是要抓紧点时间了。”
朱慈炅闻言,虚心的请教道:“请太傅指点。”
孙承宗走到书架前面翻出辽东地图,摊在书桌上,指着辽河方向分析道:“按前面搜集到的情报,现在蒙古各部的大军应该还没进入辽东,皇太极还抽不出足够的人马去进攻定辽右卫。但是,最迟明天晚上,蒙古大军就会到达海州和定辽中左卫,也就是说,后天,皇太极就能抽出人马了。我们必须在后天对海州卫发起进攻,这样才能延缓他们去进攻定辽右卫的时间。”
朱慈炅闻言,皱眉道:“这路太难走了,明天我们怕是赶不到三岔河堡了。”
孙承宗摇头道:“主要是天雄军押送粮草和辎重快不起来,我们可以带着禁卫军第一军团先赶到三岔河堡,让天雄军明天把粮草和俘虏分送到大凌河堡和三台子堡就行了。”
朱慈炅又问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