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技术流小说jishuliu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目怎么催,就是不肯往中间挪,开玩笑呢,没见地上打的跟筛子一样的尸体吗,还往那挤,不找死吗
他们怕死,卢象升可不怕死,此时他已经领着一队枪兵冲到城墙下,井阑后面的刀盾兵也跟上来了,枪兵把云梯往城墙上一搭,卢象升毫不犹豫与的领着一队刀盾兵就往城墙上爬去。
他这一段基本上没遇到什么阻碍,因为上面都被火炮和火枪清空两次了,暂时还没人敢过来,卢象升很快就爬上了城墙,这时候他们想过来都迟了。
“唰唰唰”一片刀光亮起,无数人头落地,卢阎王开始了他的本质工:收割人头。
他这一段是比较幸运,其他地方就没那么幸运了,城墙上的贼寇躲在巨盾后面使劲往下扔滚石、檑木,一时间明军伤亡数字节节攀升,除了卢象升这段的几架云梯,其他地方竟然没有一个人冲上城墙
两边的贼寇被小头目赶着往卢象升这个点压过来,他身边的天雄军士兵开始一个个倒下去,眼看着就要剩下他一个人了,他就算是真阎王,也顶不住两边潮水般涌来的贼寇啊形势岌岌可危
“轰轰轰”火炮的轰鸣声再次响起,卢象升两侧二十架云梯上面的盾阵都挨了一炮,“啪啪啪”火枪声跟着响起来,又有无数抬滚石檑木的贼寇被射杀,这二十架云梯上瞬间排满了往上攀爬的明军,无数明军涌上城墙,卢象升终于在城墙上站稳脚了。
火炮又向两边挪去,越来越多的明军冲上城墙,虽然离攻占整个北面的城墙还远,但整个形势已经无法逆转了。
北门城门楼上的一众贼寇首领在火炮响起的那一刻就集体傻眼了,这火炮还可以随便移动的吗卢阎王是怎么把火炮搬到这里来的
后面火炮的分散支援证实了他们的猜想,这火炮还真可以随便移动,而且还打的贼准,这还怎么玩火枪加火炮简直无敌了
一众贼寇苦笑着相互看了看,最后紫金梁王自用无奈的下令道:“撤吧。”
卢象升在城墙上疯狂砍杀了一阵,猛然觉得前面的刀枪好像越来越稀松了,等他砍翻了眼前最后一个贼寇,抬头一看,我操,城门楼上的贼酋大旗一面都不见了,他们竟然全跑了
卢象升这个气啊,大吼一声:“来人。”
后面的明军丛中稀稀拉拉走出几个亲卫,单膝跪地朗声道:“属下在。”
卢象升气呼呼的道:“传令,让总兵曹文诏率三万骑兵前去追击,游击李明辅、左光先、崔宗荫、李国奇各率火枪兵一万随后策应,告诉曹文诏不要冲太猛,遇到顽抗不要硬来,等后面的火枪兵支援。”
那几个亲卫一拱手,飞快的从云梯上爬下去,传令去了。
卢象升这次攻城倒没损失什么兵力,但也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光攻下了临汾城,贼寇却是全跑光了。
他这是郁闷不已,曹文诏那里却是开心不已,要说这贼寇里面逃命高手却是不少,像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人那是出了名的会逃命,只要他们想逃,你就别想追上。
这几个人有逃命的特长,其他贼酋却是没有,曹文诏抓的那叫一个舒爽啊,跑个一两里就抓到一大堆,跑个一两里又抓到一大堆。他从临汾一路追到翼城就没遇到过什么抵抗,基本上是一围上去人家就投降了。
后面的游击将军李明辅等人简直成了专业的押送人员,刚走一两里地就有骑兵来通知他们去押送俘虏,刚走一两里又有骑兵来通知他们去押送俘虏,来来回回一次几千,他们都不知道曹文诏到底抓了多少贼寇,就是一直押来押去,怎么都押不完
曹文诏追到翼城终于遇到抵抗了,贼首王自用、高迎祥等人都逃进了翼城,他们集结了近十万人马,根本不是曹文诏这三万骑兵能对付的了的,他只能遗憾的率军回临汾去了。
卢象升这会儿反倒不郁闷了,看着城外越来越多的俘虏,他脸上笑得跟花儿一样,不管是在城里抓到的还是在城外抓到的,只要抓到了就行。他原本以为这次是白忙活了一场,就得到临汾城这个安慰奖,却不曾想曹文诏能给他抓这么多贼寇回来,这么大一堆,怕不有十多万了,一次就逮着一大半,他能不高兴吗。
等曹文诏一回来给他把贼寇的情况一说,这还得了,剩下的贼寇全部集结到翼城去了,还有十来万,不行,不能让他们有喘息的机会,不然过几个月他们又起来了。
于是,第二天一早,他留下曹文诏所率的三万骑兵并四万步兵留守临汾,看守俘虏,他自己则带着火枪兵和火炮,总共十万大军,直扑翼城。
这次他更倒霉,还没到翼城呢,斥候就来报,王自用他们又逃了,全部逃到山西和河南交接的大山里去了
卢象升不由仰首望天,难道是自己出门没看黄历吗,怎么一个贼寇都抓不到早知道就派曹文诏来了,那家伙运气好到逆天,一路追,一路捡,轻轻松松就能捡来十多万俘虏
贼寇都逃进大山里了,卢象升只得放弃了追剿,大山里可到处都是木头,火炮又抬不进去,到时候遇到贼寇他火枪兵又只能当枪兵用了,十万对十万,他并不占一点优势。而且那些贼寇钻惯了大山,到了山里面就跟回家了一样,想要在大山里击败他们,几乎是不可能的。
好在贼寇主力不是被俘虏了就是逃进大山了,平阳府其他城池就没多少贼寇,正是收复的好时机。于是他亲率五万人马坐镇翼城,防止贼寇主力反扑,剩下五万人马则派往临汾以南,翼城以西去收复被贼寇占领的城池。
等安排好一切,一个人静下来,卢象升才突然想到,自己还没给皇上报捷呢。这也不能怪他,从昨天早上开始他从洪洞一路奔到临汾,亲自带人猛攻了一阵,拿下了临汾城,贼寇是跑了但城池得接收得安排防御啊;等他忙的差不多了,俘虏又一批批的送过来了,又得安排人看守,又得安排人清查登记,等这些忙完了,一天就过去了。第二天他又直奔翼城来了,虽然连贼寇都没看到,但接收和安排防御同样免不了;等忙完翼城的事又要安排人去收复其他城池,等这些都安排妥了,他才算是暂时没事了,这才想起给皇上写捷报。
对进士出身的卢象升来说,写份捷报自然是简单至极,他刷刷刷几下就将临汾和翼城的情况写好了,就这他还觉得意犹未尽,又将自己对火枪和火炮在攻城战中的运用总结了一下,一并写在捷报上,这才让人送到驿站,令他们三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朱慈炅刚回到京师就收到卢象升的捷报,自然是高兴的不行了,他原本以为卢象升还要与贼寇僵持几个月才能将临汾拿下呢,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连临汾带翼城全部拿下了。至于卢象升所担心的贼寇逃入大山,剿之不易,他反而一点都不担心,逃进大山好啊,山西折腾的差不多了,该让他们去河南这个宗室的重灾区折腾折腾了。
朱慈炅知道他们会往河南窜,但他就是不提醒卢象升,如果一提醒,让卢象升跑到河南去守株待兔,把贼寇给打跑了,那岂不是白白便宜了河南那帮宗室蛀虫
第五卷第十七章舆论引导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看罢卢象升的奏折,朱慈炅不由想起了吴梅村所负责的新京报,要他尽快把首刊编辑出来,怎么现在还一点动静都没有呢首刊的内容都给他想好了,就是报道辽东大捷的相关消息,那么多人和事,随便写写就不止十篇文章了,按他的文采应该早就编辑好了啊
对新京报的刊行朱慈炅是相当重视的,后世的经验告诉他,只要掌握了舆论宣传的喉舌,就能把握国家发展的方向。
你想要干什么就使劲赞美、夸奖,把这样做的好处尽量夸大,老百姓就会认为必须这样做,才是对的;你不想别人干什么,就使劲批评、谴责,把那样做的坏处无限放大,老百姓就会认为要是那样做,就是错的。这样,不管你想做什么,都会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推行起来事半功倍。
朱慈炅现在有很多事情就必须舆论的支持才能推行下去,像推广西学,培养机械、物理、化学方面的人才;鼓励经商,建立市场经济体系;与洋人合,发展对外贸易等等。
这些事情本来就是无所谓对错的,但是他们必然会触动某些阶层的利益,有很多人眼里可是只有利益没有国家,一旦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便会疯狂反对。老百姓一般是不持什么立场的,但他们有盲从心理,很容易被这些利益阶层煽动一起来反对,到时候要推行就难了。
现在有了报纸就不一样了,这些事情都可以通过报纸宣传引导,潜移默化的让老百姓认识到这样做的好处,到时候再推行起来那些利益阶层想反对就孤掌难鸣了。
可以说这新京报是他推行新政的关键,但吴梅村那里却迟迟没有动静,他怎么能不着急呢。既然吴梅村不来主动汇报,那就只有让他被动来汇报了,于是朱慈炅对着门口大喊一声:“曹公公。”
曹化淳应声而入,恭敬的行礼道:“微臣在。”
朱慈炅把奏折往书桌上一扔,有点不悦的道:“通知吴梅村给朕来汇报一下新京报的编辑情况。”
曹化淳领命而去,没过多久,吴梅村捧着一张折叠好的报纸过来了。
朱慈炅看见他手里的报纸,以为他都编辑好了,不由兴奋的道:“这是编辑好了吗快给朕看看。”
吴梅村恭敬的将报纸递上来,羞愧的回道:“这个,这个,微臣无能,还没有编辑完,请皇上责罚。”
朱慈炅闻言,并没有马上发,而是接过报纸仔细的看起来。
按他的提示,报纸的纸张用的是最差的,没办法,这年头可没有广告收入,十文钱也就相当于后世的一块多钱,要有利润就必须压缩成本,所以这纸张自然要用最便宜的。
整张报纸并不是摊开的,而是折的方方正正,大概书本大小,正面是报纸的封面。
封面正中间写着三个规整的隶书大字新京报,三个大字旁边是题字人的签名:大明内阁总理大臣摄政王,朱由检。
恩,这五叔的字倒是越写越好了,很有大家风范,看样子这几年奏折没白批啊。
封面的左上角写着一副对联:国事,时事,天下事,包罗万事。要闻,新闻,时政闻,百姓皆闻。对联旁边又是一溜小字:大明内阁首辅礼部尚书,徐光启。
这两人都是朱慈炅打了招呼的,一个摄者王、一个内阁首辅,证明了报纸的权威性,能起到很不错的广告效应。当然如果是他亲自题字,那更能证明报纸的权威性,奈何他那笔字写的,实在是拿不出手啊,权威性是有了,这美观性肯定会受到影响,所以他想了想还是算了。
封面的右下角也是两溜字,注明了刊发机构和日期:大明通政使司衙门刊行,崇正四年月日。愛去小說網
这封面倒是美观大方,有权威,有内涵,让人看一眼就有读下去的欲望,不错,不错,朱慈炅点了点头,缓缓的将报纸展开。
他看了看正面稀稀拉拉的两篇文章和一首诗,又有点不甘心的把报纸翻过来,看了看反面,一片空白
朱慈炅瞬间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他把脸一板,生气的问道:”怎么回事,这么多天了才两篇文章“
吴梅村惶恐的跪在地上磕头道:”微臣无能,微臣无能,微臣实在不知道该写什么好啊“
朱慈炅闻言,一拍额头,好吧,自己有点太想当然了,这货又没看过报纸,怎么知道报纸该写些什么呢。难怪让他宣传辽东大捷,他就写出两篇文章,一篇介绍三台子堡之战的,一篇介绍盖州攻城战的,还有一首赞美大明将士的诗,其他就没有了。
朱慈炅想了想,口气一变,轻声宽慰道:”起来吧,朕不是要怪你,只是这新京报以后可是要天天刊行的,你这速度怎么保证天天都出新刊“
吴梅村抹了抹额头的冷汗,爬起来躬身道:”微臣愚钝,有负皇上所托。“
朱慈炅继续宽慰道:”这个不怪你,是朕没跟你说清楚。“
吴梅村闻言,感动莫名,恭敬的请教道:”请皇上赐教。“
朱慈炅思考了一阵,问道:”你对太傅了解多少。“
吴梅村正准备恭听圣训了,没想到迎来的是一句提问,他有些不知所措的回道:”呃,这个,这个孙大人是顾命大臣、太傅、中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督师、镇国公。“
朱慈炅追问道:”还有呢“
吴梅村想了想继续答道:”孙大人是先皇帝师,曾多次督师蓟辽,并主持修筑了宁锦防线,抵住
小说推荐:《竞选神明》《从流浪地球开始的位面战争》《大明汉高祖》《我的师妹不可能是傻白甜》《云朵和山先生》《恶霸小姑是年代文真千金》《从长生苟到飞升》《人在华娱,职业奖励是间谍》《阴影帝国》《龙凤猪旅行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