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游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技术流小说jishuliu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万”
嗯,支出也挺吓人的。
不过想想去年下半年的疯狂,也就不觉得这笔数字有多吓人了。
铁路和水泥路这些都是一次性投资,至少这笔钱短期内是不会再出了,而接下来却能产生巨大的利益。
去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大唐境内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修路运动,虽说能力有限,但第一个需要修的,是连通各县之间的道路,以各省为单位,朝廷负责总经费的三成,余下的省内自己划分。
不过大多数都是按照统一模板走的,省官府负责两成,各州负责两成,各县负责余下的三成。
铁路则是朝廷全面负责,虽然花了这么多钱,但很多路都还没有修完,今年依旧要继续修下去,所以这个开销也不会少。
但是有去年的收入为基础,加把劲儿的话,今年的收入还是有可能会突破千万贯的,这就特喵的很灵性了。
接下来,皇甫无逸又说了关于粮食的问题,依旧是好消息,风调雨顺,加上机械化生产,大量机械的投入,保证了更多的农田可以灌溉,这也就意味着产量会上升。
于是,本土常平仓毫无意外的再一次的爆仓了。
为此,户部在之前的下年度计划中,甚至将扩大各级常平仓规模给列了进去,其中省级常平仓要达到六十万贯规模,州级常平仓至少要三十万规模,县级则为二十万规模。
紧随其后的,是兵部尚书杨师道站出来汇报。
大唐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一百二十万人,其中七十六万镇守本土,十五万在朝鲜,十五万在大和,四万在济州,十万在西域等地。
这个人数是指战部队,守备部队等战斗部队,建设兵团的二十万人并没有被计算在内,但这二十万人的确是吃军费的。
所以,平均下来,每人每年要吃掉的军费为将近一贯五百钱,这个数目还是有些紧张的。
于是,最后杨师道奏请明年军费增加至四百万贯,李元吉则一本正经的同意了,其实这个事早就商量过了,如果不是经济方面的确紧张,李元吉甚至想一口气将军费提升的更多。
看着兵部大口大口的吃肉,一口就把户部一半的收入给吃走了,大把大把的大臣开始泛起了眼红病。
但是没办法,这一百万贯的增加,其实依旧落不到这些士兵的身上,这笔钱是用来组建装甲部队的,而且远远不够。
随后是工部,建设了多少厂,修了多少路,干了多少事,以及对来年的展望等等。
反正说过来说过去,总结下来就是一段话。
大唐有钱了,很有钱,暴发户的那种,大唐没钱了,钱根本不够花,到处都要用钱,总结,就算把今年的收入全部搭进去,按照朝会上提出的计划,明年的财政赤字已经超过了两百万贯。
所以,那些有想法的大臣们,可以洗洗睡觉了。
争经费,还轮不到他们来这里争夺,朝会上有资格争经费的,也只有四省七部,剩下的所有部门都归这四省七部管辖。
至于科学院,人家现在正是财大气粗的时候,通过放出部分技术,因此而获得的收入,已经足够支撑他们一年的研究经费以及正常开销了。
那部分钱并不会被纳入国库,但却要接受户部的监管,超过规定的,不能乱花,而在此之前,他们也要做下一年度的计划。
现在的大唐,就是一个有钱人中的穷光蛋。
不过李元吉却一点也不担心,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嘛。
位于朝鲜和大和的金矿银矿,李元吉已经下令要扩大生产规模了,为了节约运力,李元吉甚至下令在两地修建冶炼厂,在那里进行初步的冶炼,以此来装在更多的金银回国,然后回国后在进行二次冶炼进行提纯,并且完成铸币。
金本位的好处就在这里,只要手里有金银,货币想铸多少就铸多少,根本不用担心通货膨胀,信用货币就不行了。
除此之外,明年东南亚那边的市场也差不多打开了,大唐可以优先的将一些过剩的产能拉到那里去倾销,好吧,除了粮食以外,暂时没什么过剩的产能。
但粮食却不能外销,朝廷必须要做足够的储备,哪怕用来降低国内粮食的价格,也是有好处的。
于是,今年的朝会成了各个部门炫耀的时候,每一个都在极力的吹嘘着自己上一年的功绩,羡慕的人不要不要的。
而李元吉也乐得看到这一幕,其乐融融的,没有争吵,多和谐啊这画面。
正文第七一五章:藏富
正旦朝会圆圆满满的结束了,总结了过去的一年,展望了未来的一年,这是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大臣们欣喜满满的回家过年去了,留下苦逼的值班官员望眼欲穿。
李元吉也领着李承光缓缓的离开了大殿,不过却没有去后宫,也没有去东宫,而是直接将其领入了自己的书房内。
宋忠早就接到了李元吉的指示,进入书房之后,直接走向一堆资料面前,从中抽出了一份,直接摆在了李承光的面前。
“看看吧”李元吉脸上带着微微的笑容。
带着疑惑,李承光打开了这份并没有任何明显标注的资料。
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前,所有的资料都有一个特点,翻开之后的第一页,永远都是序章,接着是目录。
序章可不是后世那种随随便便写上一段话就可以的,所谓的序章,就是对这份资料的总结,让人看完这篇序章以后,能够准确的了解到这本书内大致写了些什么。
目录就不用多解释了,但凡是个正常人都能看明白。
此刻李承光手中拿着的这份资料,并不算是什么机密,因为在刚才的朝会上已经公布了具体的数字,虽然每一个项目到底投入了多少钱,每一贯钱的收入到底来自于哪里,这些关键点并没有说明。
但是也并不需要去说明,正旦朝会不需要去解释这些,只需要将总数说出来就可以了。
看着手中这份财政资料,李承光有些走神了,暗暗想到这里面莫不是还有什么隐秘的事情
接下来是目录,目录仅有三个大章,收入,支出,盈余。
每一个大章下面又划分了不同数量的小章,但这些小章也并不是最详细的,分别为税收,本土铸币,海外铸币,其他收入。
支出则是分为军费,官员俸禄支出,基建支出三个小章。
盈余则没有小章,就是一个孤零零的大章列在那里。
这是一个比朝会上说的稍微详细一点,但却依旧很粗糙的账目。
李承光有些好奇,父皇为什么会给自己看这些东西。
不过好奇归好奇,在亲眼看完这份资料上的内容之前,李承光可不会傻乎乎的去质疑什么。
然后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的赫然正是今年的税收,与皇甫无逸所说的基本一样,全年税收二百四十四万三千六百贯,比上一年度同比增长百分之十九点多,不到百分之二十,大约就是四十多万左右。
上一年度比上上一年度同比增长百分之十七左右,连续三年增幅在百分之十五以上,且每年都以两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长。
后面是一些分析,预计明年增幅可能会在百分之二十一至二十三之间,考虑到南北铁路中线有一部分即将通车,商品及人员流动性近一步得到了加强,且工业布局越来越多,大量的商品使得货物价格被迫下降,百姓购买力增加,所以能够有效的刺激经济发展。
原本还以为这就是跟朝会上说的没什么区别,但看完这一页之后,李承光却发现自己错了。
上面不仅只是列出了数据的对比,同时还带上了一些分析,虽然具体的分析不会只像这上面说的那么简单,但对于李承光来说,同样是一笔巨额的财富。
这也让他更加深彻的认识到,发展经济的主要方法,就是修路,布局工业,让商品价格下降,保证工岗位持续增长,使更多百姓有地方去赚钱,然后购买力自然也就增加了,购买的多了,虽然价格降低了,但庞大的数量足以抵消,甚至超越这些收入,于是,国家的经济自然也就好了起来。
这份说明很简略,但却给李承光提供了一个详细的思路,虽然以前他也问过马周这些问题,马周也跟他解释过,但当年太小,对这些问题也只能是懵懵懂懂的,根本没有真正的掌握。
李承光紧接着翻到了第二页
“父皇,这”李承光瞬间瞪大了眼睛,本土铸币二百多万贯,这个数字没有出错,但是后面的
李承光有些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道:“父皇,这上面是不是写错了”
“没有写错,继续看下去”李元吉淡定的摇了摇头,说道。
李承光强行压制着内心的震惊,按照这份资料上写的,海东诸省的铸币,根本不是之前公布的三百万贯,而是接近七百万贯,足足翻了一倍有余。而朝鲜诸省的铸币也不是一百万贯出头,而是逼近三百万贯,仅仅只是两个新纳入的海外地区,一年之内就差不多为大唐提供了一千万贯的资金。
而这一千万贯,算上税收,算上本土铸币,大唐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够得到这么多的收入。
如果这还不算震惊的话,那么下面的内容就足够震惊的李承光讲不出话了。
户部准备在海东,朝鲜诸省建立数座冶炼工厂,用于对金银矿石的第一次冶炼,保证可以同等时间内将更多的金银运回本土。
特别是海东诸省,目前已知的金矿银矿,开采率甚至不足一成,户部打算组织当地土著进行高强度的采矿工,以确保可以再短时间内提供更多的矿石。
说白了,这就是剥削,还有些内容在这上面并没有列举出来,比如说海东诸省的女人,大多数都被送到了别的地方,或者嫁给了汉人当小妾,户部只不过是配合着这一政策,在得到利益的同时,尽可能的把海东诸省的土著给玩死而已。
因为计划才刚刚提出来,需要时间来完成,所以预计明年两地大约能够提供至少一千二百万贯左右,从第三年开始,每年至少能提供两千万贯。
两千万贯的金子有多重一两等于一贯,十两等于一斤,只需要二百万斤的金子,或者一百万斤的银子就可以了,这个对于整个海东来说,并不难。
李承光有些搞不明白,既然朝廷有这么多钱,又为什么要隐瞒这一数字特别是在他看到后面的盈余方面又跟皇甫无逸说的数字完全对上以后,就更加郁闷了。
这些钱明明就在国库内,而且也花了出去,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
藏富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必要这么做吗
正文第七一六章:朕也怕
是啊,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真的有必要这么做吗
如果真的这么做了,那就一定说明,这里面有什么让他们不得不这么做的原因,至于这个原因到底是什么李承光并不知道。
为皇储,他能够接触到很多很多的机密,但是同样的,为皇储,为一个年龄这么小的皇储,并不是什么机密都可以让他接触到的。
大唐的机密,正在随着李承光的年龄增长而一步步的向他解密着,每一年,他都会接触到一些之前他从未接触过的东西。
就好像被人限制了等级权限一样,等级不到,这部分权限就不会解锁。
而等级,就是年龄,或者说,就是他的思想,他的能力。
“这些年来,大唐进步的太快了,人人都想要一飞冲天,朕也想。
可是朕却有些害怕,海外的世界很宽广,还有很多的地方等着大唐去征服,可是在此之前,大唐必须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贸然的冲出去,只会让大唐迷失在外面的花花世界,从而忘记初心。
一个迷失了自我的大唐,距离毁灭也就不远了,前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李元吉开口解释着。
为皇储,李元吉必须要给李承光灌输这种思想意识,在自身实力不够强大的时候,不要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如果为一个后世人的标准来评判,这个时候李元吉应该是指挥着万千的大唐军队,肆意的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摆着威风。
但那样的威风有用吗对国家,对民族,有好处吗
穷兵黩武,难道非要搞到那一步才高兴吗
李元吉并不想,所以才有了之前的停止计划,缓几年的事情出现,所以才会有了现在隐瞒真实数据的事情出现。
隐瞒的只是总数据,实际上的投入却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