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技术流小说】地址:jishuliuxs.com
,倘若活了二十年,则多领取五年的时间,而我们则可以制定一套具体的规则,什么样的病报销的数目是多少。”
官员的保险才是重中之重,也是李元吉此次的目的。
跟普通百姓去推销养老保险,至少目前这个阶段是做不到的,但对官员却是可以。
这个时代的官员还是比较清贫的,大多数非贵族出身的官员,只要卸下了官身,甚至连家都养不活,朝廷倘若能给他们这样的保障,那么官员也会对朝廷更有归属感,也更有利于李世民收拢人心。
李世民的确挺动心的,保护费听着不太好听,但经过李元吉这么一解释,保险却很不错,能承担起刺探天下民情的责任,也能帮助朝廷解决官员后顾之忧的责任,虽然怎么听怎么都觉得搞这个保险绝对是个赔钱的生意,可政治意义却极为重大。
李世民甚至想直接答应下来,可一抬头看到李元吉那张脸,心中的热情便开始渐渐的退却。
李元吉会真心实意的辅佐我吗他此举到底有什么目的
一想到这里,李世民便冷静了下来。
“此事稍后再议吧”李世民摇了摇头,他觉得自己的脑子好像有些不太够用,这件怎么看都有利于朝廷的举措,应该要去跟那些智囊团商议一下再做决定。
李世民始终想不明白,李元吉为何会拼着赔本来做这件事情
而离开了东宫的李元吉则是一身的轻松,李世民心动了,这就是成功的前提,保险的确是个赔钱的生意,但那只是表面上的赔钱,只要操的好,既是不进行外部的运,保险也绝对不会赔,倘若加上外部的运,呵呵,利润还是大大滴。
当然了,李元吉也不可能把大笔的利润交给朝廷,按照他的预想,如果李世民能同意此事,则将收上来的保护费全部存入自己的钱庄,这样保险这一块每年只吃定期利息,而钱庄则可以拿着这笔钱出去运,而这种运所赚到的钱,则全部都是自己的。
而随着保险的推广,钱庄必然也要紧随其后的推广出去,这等于是借助朝廷的力量强行推广自己的钱庄,虽然损失了一些利益,但得到的利益却会更多。
看着李元吉渐渐远去的身影,李世民再一次愣在了那里,长孙皇后则是站在一旁沉默不语,没有丝毫不耐烦的表情。
“来人,传敬德立即回京,段志玄接替敬德。”
许久之后,李世民终究还是做出了决定。
李元吉暂时不能杀,但也绝不能任其自由活动,而唯一能压制他的,也只有尉迟敬德一人,讲真,没有尉迟敬德跟着李元吉,李世民还真不怎么放心。
如果这次突厥来袭真能如同李元吉所言那样,李世民倒是可以稍微放松对李元吉的戒备。
紧接着,李元吉当即召见一众文武大臣,共同商议关于保险的问题。
正文第六十章:后手
太平坊,数千工人依旧热火朝天的干着,身上脏兮兮的尘土丝毫没有能够影响到他们脸上的笑容,再有一个月的时间,这座巨大的工地基本上也就要结束了。
余下的只是一些内装,用不了这么多人,而这些工人也不会做那些活。
现在普通百姓家盖房子哪还会去装修建好直接搬进去就是了,虽然太平坊的房子建着比较轻松,但这些亲身参与进来的百姓却很是羡慕。
不怕风吹雨打,坚若磐石,这样的房子便是住上几十年也不用翻修,不像他们居住的那种夯土房子,短则十余年,长则二十年就必须要推倒重建。
而原本居住在太平坊的百姓,在亲眼见识到这些新建起来的房子之后,也深感后悔。
只有那几户选择回来的住户,近段时间脸上不断的闪现着兴奋的笑容,有过渡费可拿,还有新式的房屋给他们住,简直赚大了。
新的王府还没有建成,但旧的临时王府也被规划进了新王府的范围之内。
书房内养的一只鸟不断的啼叫着,李元吉跟宋忠招呼了声,然后便进入了书房内。
关好房门,掀开巨大的土炕,一名身着普通百姓服饰的男子从土炕内部钻了出来,脸上,身上,尽是脏兮兮的尘土。
“殿下,属下已经查清楚了,突厥人的确是李艺放过来的,此时突厥先锋已经抵达邠州,快则三五天,慢则六七天,突厥大军必至长安城下。”
男子单膝跪地,低声的汇报着外面的情况。
李元吉暗暗点了点头,历史知识毕竟是历史知识,所记载的事情是否是真的,李元吉也不敢确定,不过现在他可以真正的放心了,关于这一点,史书的记载并没有胡来。
李艺这个蠢货,好好的活着难道不好吗李建成已经死了,连自己这个齐王在实力上都无法跟李世民抗衡,只能选择虚与委蛇,你一个异姓郡王瞎嘚瑟什么
不过也好,这样猪一样的队友,不要也罢。
幸亏之前自己进行了一番试探,否则的话,全盘计划就要毁于李艺这个蠢货手上了。
“弟兄们情况怎么样了”没有去管李艺与突厥人,李元吉最关心的却是这些隐藏在暗中的手下。
这些人可以说是李元吉给自己准备的最后的退路,忠诚度自然是不用说,身手也很不错,当日解散护卫之后,李元吉便挑出了部分最忠诚可靠的手下离开了长安,但这些人在离开长安之后又迅速的集结在了一起,然后广募天下能手,加以训练,成为暗中的一支利剑。
“弟兄们最近情绪不错,除了十余个派出去执行任务的以外,其他的都在老窝里训练新人呢,不知殿下何时前去审视弟兄们”男子隐隐有些期待的问着。
手下新人皆为亡命之徒,招募之时便告知他们会帮他们解决身上的案子,但长者两月有余,短者七八天的时间,没有人见过齐王,除了心腹以外,也没人知道他们最终效命的人是齐王。
如果继续拖下去,怕是会在那些人心中留下一丝疑惑,所以男子这才希望齐王能够到军营去露一面,让那些新人可以安心的训练。
“我不会去那里的,至少暂时不会。”
李元吉摇了摇头,去了那里,便意味着将自己的底牌暴露了出来,但是问题也必须要尽快的解决:“这样,由你负责审查,确认无误的,在执行过第一次任务之后,将其报给我,我想办法解决他们的身份问题。”
在古代解决身份问题并不麻烦,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身份文书,这个是由官府进行开具的,每人只有一份,连补办的机会都没有,一旦文书丢了,便成为了黑户,不过最近情况好了很多,朝廷为了解决人口问题,鼓励黑户重新上户,但这也并不是毫无条件的。
黑户重新上户,必须要回到自己的原籍,且有人可以证明你的身份才可以。
而对于那些犯案之人,这条路可就走不通了,所以,解决这些人的问题,只需要为他们重新办理一份身份文书即可,虽然有些难度,但下下功夫也并不难办到。
“诺,属下替他们谢过殿下。”
男子点了点头,似乎也意识到李元吉的身份的确不适合去老窝。
“我想过不了多久,朝廷便会下令李艺进京,你如此这样”李元吉附在男子耳旁低声言语着。
男子不断点头表示没问题。
“殿下,河北那边最近也有些问题,您的情况已经传到那边了,不说人心惶惶也都差不多,河北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有人主张归顺朝廷,有人主张想办法联络您,也有人主张自立为王,您看”男子继续说着。
说到河北问题,李元吉便是感到一阵头疼。
那边距离长安太远,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但从长远来说,稳住河北,就等于是给自己留下了一块最后的根据地,可现在自己又不能主动的出面去干涉这件事情,更不能派人去暗中操纵,只能派人去暗暗打听,然后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只将听到的消息带回来。
“大浪淘沙,剩下的才是金子,让他们自己折腾去吧,监视好便可。”
河北太远,一时半会的自己也去不了,更没办法给那些人前程,也只能任由其随意的发展。
而这种看似无为的为,对于此刻的自己来说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淘汰掉那些立场不坚定的人,至于会不会将所有人都淘汰掉,李元吉自己也不敢保证,但其实也无所谓。
如果真要走到那一步的话,只要能逃出去,身边有没有大股势力都是无所谓的,大不了到一些偏远地区发展便是。
“请殿下放心,河北那边还是有几位将军对您忠心的,事情不会到最后那一步的。”
男子连忙说着,似不忍见到李元吉如此失落。
李元吉点了点头,随后又交代了一些事情,这才将那男子通过密道送走。
在太平坊大兴土木,既是为了重新规划,为太平坊的未来做打算,将这里打造成自己的根据地。
实际上也是为了这条密道,修建密道的只有区区数十人,而这些人如今也全在城外的老窝,在太平坊这么大的工程掩饰之下,一条密道的出土量实在是难以引起外人的注意,这便是确保自己不会死的根本。
当然了,能够让李世民放下戒备,自然是最好的结果,可经历了这么多事以后,李元吉可不会继续那么单纯下去了。
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自己只想安安稳稳的当个王爷,享受荣华富贵,若是有人不想让本王舒服的过下去,那咱们就比一比,看谁的手段更高明。
抬头望着天花板,双目空洞无神,许久之后,无奈的叹了口气:“哎,我真的不想当皇帝呀,累的跟条狗似的,做什么事都得被人盯着,真不知道有什么好的。”
“殿下,马周求见”
正文第六十一章:科举之道
马周,清河茌平人,年少时成为孤儿,家境贫寒,但喜好学习,因贫困失意放浪不羁不为州里尊敬,武德年间,马周授任博州助教,后离职游荡长安。
而在这一时期内,李元吉则是恰巧遇到了正在长安游荡的马周,并将其纳入麾下。
其实马周本来是打算到常何府中寄居的,但一个是常何,一个是齐王,两个人的起点就不同,虽然齐王身份尴尬,处境也十分危险,可马周却并不在意这些。
只有一些极度的势利眼,才会去在意一时的得与失。
李元吉虽是落魄王爷,但终究还是位亲王,况且齐王在太平坊大兴土木,经过一番交涉之后,饶是放浪不羁的马周也大为折服,待在这样一个人身边,马周并不觉得自己亏了。
相反,只要能够安心的辅佐李元吉,做好应该做的事情,等待着他的,远远要比待在常何身边更加辉煌。
殊不见,魏徵不也一样被李世民给重用了吗
马周没有想到李元吉能争取到科考,更没有想到,李元吉竟会将科考交给自己去负责,虽然目前只是进行前期的准备,但负责科考这个事,还是很容易出政绩的,自己能以非官身的身份参与进去,这对于以后的仕途也会有着不小的帮助。
“殿下,某已与吏部方面商议出结果,生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徒,二是乡贡,统一报名时间为十一月,月末由各地举办一次考试,成绩优异者获得入京考试的资格,人员初定二百,正考初定于正月末或二月初,考试的科目跟以往相同,主要有常设课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目。”
马周汇报着近段时间以来的工成果。
科举考试对于大唐来说还很陌生,但又不是那么的陌生。
武德五年的时候曾举行了大唐立国以来的第一次科考,如今是第二次,但考试的时间要算在贞观元年。
立国十年举办两次科考,这样的频率并不算高,所以大唐官员对于科考一事也较为生疏。
饶是有前车之鉴以及前隋时期的科考经验,这帮人也必须要小心翼翼的去商议好每一个环节,而搞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也才刚刚确定生员,时间,科目,以及科目次序,考场等最基本的问题。
李元吉觉得有些无语,商议了这么长时间,就搞了这么点东西全部都是依照前隋时期的科目以及制度,没有一丝的改变。
科考是李世民强塞给自己的,但经过权衡利弊以后,李元吉基本上确定了要以科考这件事情为重点进行操,可以说科考便是自己命运的真正转折点。
对于这样的结果,李元吉自然难以感到满意。
“科举的目的是什么”
马周猛然一愣,神情有些迟疑的望向李元吉,下意识道:“自然是为国家选拔良才。”
“那国家都需要什么样的良才”李元吉继续问着
《唐朝最佳闲王》转载请注明来源:技术流小说jishuliuxs.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