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李路有系统这样的逆天存在,可是这么点人在茫茫的大草原显然不够看,本来他还想创建一支完全系统出品的军队的,但是他尝试了好几次之后,发现这个根本不可能,他的系统级别完全取决于他治下的部众人口数量,五万人撑死了一个乡,所以他的亲卫队也就只能有可怜的五十人,而且还不仅如此,他到现在能召唤的官吏数量和水平也都是乡镇一级的水平,看来这鸡贼系统根本不许自己弊啊。
这么看来,只有想办法掳掠人口一条路可走了,就在这时候黠戛斯的元老人物伊离此君此前名曰伊利我离,李路发起汉化改革之后,他改姓了伊站了出来,“尊敬的阿热,但不知道您为何忧愁”
“哎,我在为咱们黠戛斯人的未来发愁啊,额吉河一战,部族精锐伤亡殆尽,八万铁骑仅剩一万出头,全族男女老少全都算上不到五万”李路又深深叹了口气,“虽然咱们在谦河祖地能休养生息,现在已是夏末,离着冬雪降临的日子已是不远”
伊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一脸决然的说道,“阿热,老臣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干脆咱们汰弱留强算了,反正老祖宗这几百年也是这样过来的”说完了伊离说道,“汰弱留强,自我伊离开始”
李路一听大为吃惊,伊离这话好狠啊,前世的时候他还在看史书看到史记匈奴列传上司马迁写的那句“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贵壮健,贱老弱“的时候,还以为是太史公道听途说,但今儿一看太史公所言不虚啊,在匈奴,突厥,还有黠戛斯这样的游牧民族看来,健壮的青年才能进行生产,老人年老体弱不能劳动,只能分享劳动成果,老人对族群来说是没有用的,吃的东西也是其他人剩下的。
这可不行,他李路不是什么游牧蛮子,在他看来,老人积累下来的生产经验是很宝贵的,不要看老人不能亲自劳动,他们能指导人们生产,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要不汉人怎么会一再强调尊老再说了那个系统就是看人口的货,在它的眼里,可没有啥男女老幼之分,不客气的说,这不到五万的男女老幼,都是他李路的命根子。
“伊老大人,这可不行”李路当即上前,一把扶起了伊离,“老大人,咱们可不是什么草原蛮子,是正儿八经的炎黄苗裔,蛮子不拿老人当人看,那是他们不知道老人的好,这些年咱们在塞北居住的时间有些久了,就染上了蛮子的病,这不好”
“阿热,你”伊离顿时愣了,他一时半会没反应过来,这祖祖辈辈不就是这样传下来的嘛,一旦族群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都会把族中的老弱病残赶出部族,任他们自生自灭,把剩下的活命机会让给那些健康的青年男女,怎么到如今阿热反倒不打算这样做了,“阿热,如果我们这些老弱病残离开了部族,剩下的粮草一定能让您还有其他的青壮熬过严冬,不用为我们伤心,我等都是自愿的,这是草原老人的宿命”
“不,我不允许这样的宿命出现”李路吼道,“古代圣贤孟子曾说过,敬老慈幼,无忘宾旅,老人们为部族努力奋斗了一辈子,图个啥,还不是有个好前程,能让自己的子女过得好一些,乌鸦都知道喂养年老的乌鸦,羔羊也知道喝奶的时候,要跪在母亲身旁,我们是人,哪能看着老辈去走十死无生的绝路”
“我以契骨的可汗,黠戛斯人的阿热的名义下令,反我部民,皆是我之父老乡亲我们虽在北疆,却是汉家儿郎,别的蛮子怎么做我不管,反正我们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李路顿了下,然后说道,“以道祖的名一看起誓,若违此誓,天打雷劈,永不超生”
大帐内所有的官员都呼啦啦跪了下来,跪拜他们心中的王,太伟大了,上千年来,在塞北草原还是第一个可汗在部族危亡之际还能发出这般誓言的,尤其是那些原来的黠戛斯人贵族上层们都流下了泪水,大阿热这句话就能让他们和他们家中的老人活下去啊,谁愿意赶走自己的父母
“可是,阿热,咱们这将近五万男女老幼,要过冬这些粮草显然不够,该咋办”擦了把眼泪的伊离说道。
“怎么办”是啊,该怎么办李路沉吟起来,过了好一会儿,他说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们如今离开了大草原,能吃的就是这无边无际的大森林还有谦河水了”
系统出品的官吏们很快就明白了李路的意思,郭图想了想就说到,“我王,您的意思是问森林和谦河要吃食”要区分原住民和系统人很简单,那就是黠戛斯人都称呼李路为阿热,而系统人则称呼他我王。
“嗯,吩咐下去,青壮男丁去打猎捕鱼,女人到森林采摘蘑菇野果野菜,老人小孩看家”李路挥了挥手,“咱们要来个全族总动员”
随着李路的一声令下,黠戛斯的几万男女老少都开始忙碌起来,有男人拿起了弓箭长矛在茫茫的大森林里打猎,也有男人划着桦木舟在谦河上用鱼叉捕鱼,女人们则纷纷成群结队走进了原始大森林采摘蘑菇野果还有野菜,就连看家的老人们也没闲着,他们领着孩子们晾晒青年男女们带回来的收获,把它们做成鱼干还有肉干,蘑菇也被晒干储存起来,就连野果也被做成果酱,整个部族忙活的不亦乐乎。
李路和他的黠戛斯部落所在的地区正是大小叶尼塞河的交汇处,这里渔业资源很是丰富,就到了后世,这里也是大毛国主要的淡水鱼产地之一,所以李路把主要目标对准了这条现在名叫谦河的叶尼塞河。
看着宽阔的河面上来来往往的桦木舟,还有那些拿着鱼叉的黠戛斯人,李路感觉这效率未免有些太慢了,一次只能插一条鱼,还好多时候根本叉不到,这得到什么时候啊。
对了,咱有外挂啊,哼哼,这厮点开系统的商城,花了三千文明点召唤了五十户渔民,嗯,没错就是五十户渔民,另外花费两千文明点为他们添置了五十艘渔船,有了这五十户渔民的加入,捕捞效率一下子提高了起来,由于他弄的这种渔船结构不是很复杂,加上部族中也有木匠,所以很快就复制了几艘,原来的黠戛斯人跟着这些系统人师傅们在宽广的谦河水面上学习撒网捕鱼,没几天这收获就让原来的黠戛斯人们目瞪口呆,这,这也太吓人了哎,这么多鱼,就是吃一个冬天也吃不完啊,这下子可以过一个殷实的冬天了。
所以他们在看到自己的阿热的时候,都忍不住恭恭敬敬的给自己的阿热行一个草原大礼,同时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要效忠自己的阿热,就是刀山火海也在所不辞。
“咦,这条鱼不小啊”在视察鱼获的时候,李路看到了一条目测长度将近一米的大黑鱼,他仔细瞧了一会儿,这不就是前世人们常说的那个场不难买,烹制不费劲,价格不太高,肉质很靠谱,最重要的是刺不能多的丁鱥嘛,这可是好东西啊,丁鱥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富含金丁鱥脑黄金dha,前世的时候就被誉为绿色保健食品畅销欧洲。
李路也吃过这种连鱼皮都是上佳食材的美味,他前世吃的那都是人工养殖的丁鱥,可现在这条大丁鱥可是妥妥的野生货色,这样的极品野味他哪里能放过
想到这里他立刻让自己的亲卫队长李冉拿起那条丁鱥,然后又挑了几条,一起拿回了自己的大帐,从系统商城买了一口铁锅还有油盐酱醋等若干调味品,就开始亲自动手下厨,他要做一道加长丁鱥鱼好好的犒劳下自己还有便宜阿妈,只见他去掉了丁鱥的内脏去掉腮和鳞,用盐抹匀丁鱥全身,撒上些胡椒粉,那内脏里再放姜片好去腥,然后在鱼身子下面放下一个勺子,下蒸锅里蒸了约一刻钟,再取出勺子倒掉那蒸鱼水,最后在鱼身上铺上香喷喷的野葱,淋上蒸熟的酱油,再把把油烧热,浇在了葱段上让其散发出葱香,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家常烧丁鱥就新鲜出炉了
第5章无所不能的阿热
“阿妈,来尝尝我的手艺”李路前辈子没了爸妈让他伤心不已,这辈子虽然没了便宜阿爹,但还是有个便宜阿妈不是他把所有的亲情都倾注在了这个便宜阿妈身上。
萧烟就是前文提到过的李路的便宜阿妈塔不烟看着自己的端来了烧汁丁鱥,她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她的小阿栈再也不是只顾着吃喝的小吃货了,十岁的年纪就挑起了部族的重担,就在萧烟思绪万千的时候,就听得李路说道,“阿妈,这可是名贵至极的丁鱥,那肉质鲜美远非普通鱼类可比。老祖宗告诉我,这种鱼味甘、性平、无毒,归脾、胃经,具有补气血、益脾胃的滋补功效,这丁鱥不仅营养价值最高,而且口感也很好,更重要的就算是吃再多的丁鱥鱼,也不用担心发胖哟”
“真的”萧烟一下子眼睛就亮了,肥胖是女人的大敌,尤其是对象萧烟这样的游牧部落的女人来说,肥胖是大概率事件,萧烟那曼妙的身材这些年其实已经有些走形了,如今听到这丁鱥不仅味美而且吃的再多也不用担心发胖,她哪能不高兴
萧烟别看是纯粹的胡女出身,但是她的男人家族那可是正儿八经的汉人苗裔,什么筷子之类的东西她玩的溜溜的,她夹起一块鱼肉送进口中,果然跟儿子说的那样美味无比,好吃极了。
她吃了几口丁鱥,听李路说了下鱼获,在听到李路说今年能过个殷实的冬天的时候,忍不住流下了泪水,“老祖宗,萧烟要谢谢你,是你把我儿子教导成才,才能熬过即将最难熬的严冬”她双掌合十给李家祖宗行了个大礼之后,然后跟李路说道,“阿栈,这吃的你解决了,那穿和住的问题,阿妈一定帮你弄好,我会让部族里所有会织毛毡的女人还有能鞣制毛皮的人都组织起来”
老妈的话顿时提醒了李路,衣食住行人生四大必备,行的问题暂时不用考虑,可其他三样必须得搞好了,要不然在这高寒的地方会死人的,衣服李路倒是不太担心,他们黠戛斯人的服装多以貂、豸内为主。像自己所在的阿热这一支,据他所知他们大多冬天戴貂帽,夏天戴金扣帽,尖顶卷边;那些直属部民则戴白毡帽,用佩戴刀具的不同来区分等级高低。至于部族的哪些努力则穿皮衣而不戴毡帽,说到奴隶,现在的黠戛斯人逃回了祖地,那些奴隶早就没跑没影了
有老妈在,这衣的问题不大,可是这住,就很让他头痛了,就说现在吧,他李路的牙廷建在一座无名的青山之上,周围用木栅代替了中原地区的城墙。牙帐则是用毛毡做成,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密的支”大帐,其他的族人则围绕大帐建立了一系列的小毡帐,听阿妈说,这要是到了严冬,他们就会住到屋顶用树皮覆盖的屋子里。
屋顶用树皮覆盖带着这样的疑问,李路去看了他的“冬宫”,不过看了之后差点没把他鼻子气歪了,这算啥房子嘛也就是他们这些人在苦寒之地习惯了,跟后世的毛子一样耐寒没冻死罢了,老子可不愿意住这样的地窝子。
李路,你不住这样的地窝子,那你想住啥房子,难不成你想住宫殿不成李路想住啥样子的房子,其实他早就有了主意,那就是老毛子们最喜欢的木刻楞,在李路上辈子生活的那个时空,华夏诸多“洋风”建筑中,有一种明显区别于其它建筑物的小型建筑,它是以老毛子的建筑样式和装饰风格为典型特征的建筑物,他们分布在东北的中俄边境,在那里人们延续旧称将这些带着明显老毛子风格的木屋统称之为“木刻楞”。
木刻楞是以木质结构为突出特征的俄式建筑形式,随着中俄边境的民间交流逐渐传入华夏,它承载着俄罗斯的老毛子们建筑在高寒地区的实用性,也保留了战斗民族的传统艺术风格。
李路前世的时候去边疆为战士们和边民服务义诊的时候,就住过这个木刻楞,要不然他也不会建造木刻楞的打算。这木刻楞的建造方法前世的时候,他就听边民们讲过,不算太难,只有木材和铁皮就能建造起来。
在李路的印象里,那些被称木刻楞的房屋又高又大,单一木材构筑的房屋,分为卧室、客厅、厨房和储藏室。木刻楞也有土木结构的,他们的住房都建在高高的台基上,墙壁很厚,多在半米以上。房屋呈四方形,房顶倾斜,有的上面还覆有漆着绿色油漆的铁皮,正门前有门庭和围廊,门内有过道,过道两旁是卧室和客厅。室内的墙角有土坯垒砌的火墙。有的人家是大型壁炉,外包一层铁皮,铁皮上抹一层黑油,俗称“毛炉”,是很好的取暖设备。室内陈设比较讲究,卧室摆放着木床或铁床,铁床栏杆雕有花草图象,给人以古雅之感。客厅里的桌椅多为圆形,也有方形的。虽是铺地砖,但上面又铺有地毯。
比较讲究的俄罗斯人在修建木刻楞时都总爱在房屋前面修一间像走廊一样的房屋。他们称这个小房屋叫门斗,起着防风的用。木刻楞盖好以后,可以在外面刷清漆,保持原木本色;也可以根据各家各户不同的爱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一般以蓝、绿色居多。
木刻楞的建筑方法,主要是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有楞有角,非常规范和整齐,所以人们就叫它木刻楞。修建木刻楞的第一步是要打地基,地基都是石头的,而且要灌上水泥
小说推荐:《泼刀行》《都重生了谁还深情啊》《全职高手之我有一个背后灵》【新大文学】《从流浪地球开始的位面战争》【千趣阁】《从盒而来》【爱去小说网】《谁让他修仙的!》《顶级坏种为我俯首称臣》
技术流小说【jishuliuxs.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大唐做可汗》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