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第一步是童生试也叫小考、小试。
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而一个刚从私塾蒙学出来读书人想要参加童生试就必须要人担保以证明确实采出众参加科举资格。
而担保人也是讲究必须是秀才功名以上人才行。
当初原主张轩参加县试之前就请了本县一个名叫孙思邈秀才来做保人为此张家还随礼了二十两纹银。
二十两纹银!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相当于现在一万六千块钱不是谁都能付得起!还好前身当时家境不错。
而这担保随礼也成了那些拥秀才功名读书人一项收入来源几乎成了定例。
不过一次担保终身可用倒不用每次考试前都要找人担保属于一次性消费!
县试和府试都是由各县、府主官主持一年一次。院试则由各州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正三乃是翰林院委派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三年才举行一次和乡试错开在七月举行。
县试、府试合格后官府会发放相应证明书就和现在毕业证差不多凭证明书学子才能参加三年举行一次院试。
县试、府试、院试三试第一名统称为案首而如果连续三试都是案首就是连中三元也称“小三元”。
院试合格者为生员也称秀才或者茂才同样会发放身份铭牌。然后分别分往州、府、县学学习。
生员分三等廪生、增生、附生。由官府供给膳食称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定员以外增加称增广生员科称增生;于廪生、增生外再增名额附于诸生之末称为附学生员科称附生。
考取生员是功名起点。
而秀才也称科举生员了参加乡试成为举人资格。当然如果大背景或者贵人提携可以以生员身份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贡生跳过乡试直接参加会试。
大雍王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试场称为贡院。
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州科举生员均可应考。主持乡试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
乡试考中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一州行政主官正三)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第二年即逢丑、辰、未、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
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考试同考官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是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也皇帝兴之所至根据自己喜好加考诗词或者对联等。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
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佳。在世界自科举以来连中三元者也只两人耳。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庶吉士出身人升迁很快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局面。
说到科举就不得不说说世界官制了。自隋太宗杨广一统天下之后又开疆扩土新立北方交州和金州南方蛮州和越州西方新州加上自古以来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合称十四州。
大雍王朝自雍州起家先后打下了梁、荆、豫、扬四州统治了半壁天下曾于豫州设立了一个京城现称南京。后来雍朝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由南统北国家最后一统天下又设立一都城一直延续到现在被称为北京。而其对各地划分亦沿袭了旧制。
大雍王朝中央核心政权为三省内阁六部制三省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以及内侍省均为皇城政权。
中书省相当于皇帝秘书部门下省全为女官由秀女和宫女组成听命于后宫内侍省全由太监组成为帝皇耳目。
内阁则为王朝真正权利核心设阁老九人为首者称首辅次者为次辅。下设礼部、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六部各部部首称尚书正二下面设左右侍郎正三。
在三省内阁六部之外还分别设监察天下百官督察司负责谏言御史司掌管天下信仰钦天监天子亲军锦衣卫等。
在地方政权上从上到下为州、郡、府、县。一州三位主官政府主官称巡抚军事主官称巡按学事主官称学政均为正三;一郡主官称太守或郡守依郡治大小级在正五到正四之间;一府主官称府尹或知府依府大小级在正六到正五之间;一县主官称县令或知县依县治大小从正九到正六不等。
技术流小说【jishuliuxs.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聊斋之后》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